Search


《王丹回憶錄。六四部分》(續)

4月22日胡耀邦追悼會結束之後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王丹回憶錄。六四部分》(續)

4月22日胡耀邦追悼會結束之後,在撤出天安門廣場,返回學校的路上,各個學校的學生未經統一口徑,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喊出了“罷課,罷課,全國罷課!”的口號。再一次,運動本身引領了學生領袖。

回到學校後,北大籌委會發布通告,宣布即日起,北京大學全面罷課。此時,丁小平因為個人工作風格太過獨斷,不習慣集體合作,已經離開了籌委會;召集人由郭海峰擔任。

北大籌委會設在28樓生物系的男生宿舍。設立有理論信息部,外聯部,秘書處等不同分支機構。當時是北師大心理系研究生的柴玲很早就參加了進來,但是主要是作為封從德的妻子的身份,為籌委會做秘書的工作。她主要負責接待工作,辦公桌就在籌委會辦公室的門外。任何人要找我們都要向她說明原因,她再進來徵詢我們是否要出面。另一位秘書是一位叫湯曄的女生。記得那時空閒的時候,我們聊天,說到以後可能會坐牢,湯曄還表示到時候她會來送飯,半開玩笑的氣氛中有一點小小的悲壯。

當時我在籌委會中分工負責外聯的部分,主要是代表北大參與全市高校聯合會的籌辦,

全校罷課以後,籌委會主要關心的是學生自治組織的合法性問題。當時學校有正式的學生會,但是學生會幹部大多是校黨委和團委任命,不被大部分同學所信任。籌委會在學生中有威望,但是畢竟不是選舉產生。籌委會決定,號召全校大會,解決組織的合法性的問題。

24日下午,北大籌委會在風雨操場舉行全校大會。各系學生圍繞系旗站隊,大操場站滿了學生,估計有上萬人。大會以掌聲通過的方式宣布,北大籌委會正式取代原學生會,領導今後北大的學生運動。我們幾個籌委會成員分別登台講話。我引述了許良英先生的話,說這次學運的意義已經超過了五四運動。我還說,聽說當局已經調動軍隊,我要告訴他們,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!

此時丁小平不顧糾察隊遠的阻攔,強行上台發言。另一名籌委會成員熊炎性格激烈,衝上去奪下話筒,當眾宣布“丁小平是特務”,結果場下同學一片嘩然,最後會議在混亂中結束。

大家沮喪地回到辦公室不久,著名知識界人士,曾經在少年時就得到郭沫若賞識的陳明遠找到我們,給我們打氣。他說任何運動的組織工作都不會一帆風順,這次沒有做好,下次吸取經驗教訓就好了。為了表示對我們的支持,他晚上在三角地發表演講。陳明遠很會演講,也很會帶動聽眾情緒,當他說道“我知道聽眾中間一定有特務,我不怕,我想告訴你們,聞一多被特務暗殺的時候四十八歲,我今年四十七歲”(大意)的時候,所有聽眾都被打動而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。陳明遠的講話確實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,下午的那一點不愉快很快就被我們忘記了。

鑑於24日會議導致的籌委會內部爭議,我們決定重組籌委會,這一次改為用競選的方式產生。4月25日,各系代表齊聚在一間教室,報名參加籌委會的十幾名同學,包括我在內,分別發表競選演說,介紹自己對於未來學生運動發展的看法,現場還有幾位青年教師作為顧問監督整個選舉過程。最後經過投票,選出了新的一屆籌委會,分別是封從德,王池英,孔慶東 ,沈彤和我。

與此同時,北大校園內張貼出了海外留學生于大海,江河,吳牟人,房志遠,李少民,胡平,張欣,曹長青,劉曉波等9人22日從紐約發出的《致全中國大學生的公開信》,信中提出鞏固在這次活動中已經建立起來的組織聯繫,力求以一個堅強的整體進行有效的活動;提出一些最基本的具體要求,務必使之得到相應的回复;出版自己的通訊或其他出版物,加強與各種新聞媒介的密切聯繫;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繫;保持與政府方面的對話;努力落實校園內的自由;隨時準備採取從張貼大字報到遊行,罷課等方式等一共七條建議。 這些建議都很中肯,對我們這些學生領袖來說,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。以後各校很多的學運活動,都遵循了這樣的建議。關鍵時刻,海外的民運力量因為沒有太多的顧忌,最早向我們提供了具體的幫助和建議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,致力於做一個溫和,堅定,建設性的反對派。
View all posts